兰格钢铁

钢结构打出治霾 组合拳

发表日期:2014-11-19 09:08:08 兰格钢铁

传统建筑产生垃圾每年高达数亿吨,每天生成的生活污水达580万立方米,建筑能耗占全社会终端能耗的比率高达27.5%……典型的“两高一耗”建筑业粗放发展模式,也是曾经导致各地 “雾霾围城”的罪魁祸首之一。 为此,住建部先后颁布《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等政策多项并举支持绿色建筑产业。我国“十二五”期间将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2015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的比例达到20%,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理念受到热捧。 国内首家钢结构上市企业浙江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单银木表示,建筑业节能减排已刻不容缓。以钢结构为代表的绿色建筑能有效地处理好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之间关系,将打好一场治理PM2.5的“阻击战”。 要房子更要健康 十月以来的第三轮大范围雾霾23日起开始造访中国中东部地区,京津冀、东北、黄淮等地将再陷中至重度霾。“十面霾伏”下,6部委近日出台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试行)实施细则》,将对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分别评分。与此相对应的背景是,去年全国能耗总量为37.6亿吨标准煤,仅建筑能耗则将近11亿吨标准煤,成为名副其实的污染“大户”。数据显示,我国既有建筑大概有95%都是属于高耗能建筑。 “要房子,更要健康。”杭萧钢构董事长单银木告诉笔者,建筑市场追求更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和投资模式是关键。他表示,钢结构等绿色建筑“四节一环保”优势十分明显,钢结构集成建筑可以做到90%以上的工厂化、机械化率,人工减少70%—80%,是当前建筑绿色变革的主要抓手。 据悉,杭萧钢构“钢管束组合结构住宅体系”已经成功申请国家专利,该技术一方面将极大提高购房者在购买住宅时的 “得房率”,同时缩短住宅建造周期,有助开发商减缓信贷压力,缩短资金流转;另一方面,大规模推广“钢管束体系”,能加快建筑行业技术升级,将“灰头土脸”的建筑工地变为一个“精密化、工业化”的现代工场,让建筑工人转身变成技术型的“产业工人”。 根据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要从2012年的2%提升到2020年的50%。少造“灰房子”,多造“绿房子”,是相关企业在未来近10年取得更多市场份额的重要考验。 在此情况下,钢结构“绿房子”在环保问题上的相关优势成为业内讨论的焦点话题。“钢结构建筑有四记'组合拳’,可以有效应对环境问题,尤其是雾霾天。”杭萧钢构副总裁陈瑞告诉笔者。 首先,钢结构建筑在施工中对于建筑所需建筑材料耗费均少于传统建筑,可以有效降低35%的碳排放;其次,大幅降低水泥、沙石等不可再生资源消耗,并节省30%左右地基材料。再次,钢结构建筑的装配化施工和一体化装修,整体降低施工带来的粉尘污染,减少建筑垃圾排放;最后在建筑拆除和回收时,包括钢筋、型钢、建筑玻璃、铝材在内的大部分材料能够循环再利用。 陈瑞表示,“四记组合拳”让有关建筑“环保”执行路径在钢结构建筑中形成一个周期闭环。“藏钢于建筑,造福子孙后代。” 赵哲平

相关阅读
钢结构打出治霾 组合拳[09:08]
天铁炼钢厂三号连铸机改造配水室钢结构开始安装[11-18]
中国二十二冶集团俄罗斯铁矿选矿厂项目钢结构制作完毕[11-18]
天津大学新校区项目钢结构制作完毕[11-17]
多维钢构哈尔滨新建钢结构厂房即将竣工[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