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传炒作了很久的格力手机已经内部开卖,而且生产线也在搭建,并拿到了入网许可证,大规模上市只是时间问题。 但是这之前被董明珠表示“分分钟卖千万部”的格力手机,却着实让消费者看不上眼。从目前工信部的数据来看,标价1600元的格力手机基本上和充话费送的400元手机配置差不多,甚至可能还要差一些。这也引发了消费者的一致吐槽,就连媒体也表示买格力手机“真的需要勇气”。 这样来看,格力手机这差到家的口碑让其几乎不可能获得成功,已经是未卖先败。在惨淡的配置和毫无新意的功能面前,董明珠曾经的豪言壮语也成为了让雷军嘲笑的话柄。那么格力手机的问题,究竟是董明珠个人的自大,还是格力造手机本身就不对,抑或是在手机设计上存在错误呢? 笔者认为格力在造手机这件事上的定位本身就有问题。虽说现在手机制造已经成为了毫无技术门槛的事情,但是这是对于那些没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企业来说的,技术门槛降低使得互联网企业造手机这件事,拥有了通过网络营销压低手机成本和获得良好口碑,从而成功的机会。但是对于传统的家电企业来说则并非易事,因为他们做的是生产手机,而不是制造手机品牌。前者利润很薄,后者却利益丰厚。所以我们看到目前手机销量好的企业几乎都选择了代工生产,这对于成本控制是很有必要的。而格力却恰恰选择了生产手机的道路,并自己搭建生产线,在其销量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的情况下,生产线和人力的空置成本,都使得其成本无疑会大大高于市场,失去价格竞争优势。 其次,格力想用手机充当所有家电遥控器的想法也并不超前。实际上,华为的新款手机里都已经有这项功能了,笔者某同事就一直拿手机在遥控办公室的空调。而这一功能的难度并不大,已经成为了其他一线手机制造商的研发重点,格力很难走在前列。况且如今没人会买家电买全套品牌,手机也并非是其他家电的附庸品,除了买家电送手机这条路,格力是无法说服消费者购买其手机的。 另外,当前的手机产业已经达到了饱和,这不仅是供需关系的饱和,品牌也已经饱和。大量的品牌激战下,新入局的手机制造商很难获得一席之地。比如说锤子手机、一加手机等等新生品牌,其质量从粉丝那里来看还是很过硬的,但是一样无法获得很好的销量。就连传统的“中华酷联”四大厂商,也需要傍着运营商出售合约机才能维持利润。没人会在这种乱局中看好一个新出头的格力手机。 有意思的是,董明珠还表示,格力做手机绝非玩票,因为该机第二代、第三代也在研发中,预计年底前亮相,定位高端5、6000元。这也让人更加不看好格力手机,因为经过实践摸索,行业已经发现国产手机的价格天花板在3000元左右,其这个价位上的配置也已经达到了最强化。卖得再贵一是没有必要,二是卖不出去。格力手机倘若真要走高端路线,其哪来的配置支撑其价格呢?又哪来脑残粉购买呢?不过是自说自话罢了。而“格力做手机分分钟干掉小米”的董明珠也向市场证明,做手机还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对于小米我们还是应当给予起码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