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格钢铁

马跃成:5年后通州副中心的问题

发表日期:2015-12-03 08:33:49 兰格钢铁

最近清理翻看以前发表过的文章,发现在2009年3月的时候写过一篇“大城市副中心的发展模式值得考虑”的文章,当时,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还不多,现在随着北京市副中心定点在通州后,再提城市副中心这个概念,已经不新鲜了。 去年初,社会上传言北京市政府机构整体搬迁到通州,传的神乎其神。我当时就认为,整体搬迁的可能性不大,最起码市级四套班子机构不大可能搬迁到通州。这种观点提出来后,指责声一片,有人就建议,我找北京市的机关干部问问,人家单位都传达文件了。还真有一机关的干部偷偷私信我说,他在市政府的朋友说,07年就都搬过去了。即使这样,我依然不大相信,市委书记和市长会搬到通州办公?这个与北京的首都功能及其不配套,与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功能存在严重矛盾。 现在,从市委十一届八中全会提出的“十三五”规划建议看,其基本规划是市属行政事业单位在2017年底前搬到通州,没有提到市政府搬迁的问题。回想当年写“大城市副中心的发展模式值得考虑”的文章,思路是针对解决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一直在摊大饼的问题而提出来的。 想了一下,目前这个副中心,与我当初想法差距还真不小,当初认为,副中心,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通过逐步调整规划形成的。而目前通州这个副中心是断崖式形成的,是整体集中搬迁完成的。这就有几个问题,值得引起重视。 一是,北京市属机关事业单位成千个,人员数十万之众,这么大规模的搬迁之后,在市中心腾退出来的大院、大楼遍布北京城,特别是很多建筑都是近十年才建起来的新建筑,而老建筑又都在北京城核心区,他们以后干什么用?有人说,可能商业化,但是,如果把市属机构搬走了,再搬进来一些大公司等什么机构,那么也就不符合疏散城区人口的根本目的。 如果空置起来,会不会是重复建设?如果转交中央机构使用,但是,目前的八项规定严格以后,哪有缺楼的机关?他们自有的大楼还不知道怎么处理呢。 二是,市属机构的工作人员基本上都居住在城区,在通州居住的肯定是少数人。这么大的人群集中到通州上班,交通压力该有多大?如果还是现在这样的八通线、6号地铁线、京通快速路的状况,他们还能像现在这样赶到单位吃早餐吗?不会不打乱整个北京市的交通秩序?现在已经统一取消了公车,包括单位班车,这样衍生出来的问题,就很多了。 三是,除了交通问题,还有生活、工作方方面面的问题,如果站在工作人员角度,越想越多,不知道是不是都考虑周到了。 四是,上个月,沈阳政府新楼交付使用,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因为,中央对政府新建办公楼有一个铁的纪律,这个红线画出来以后,不少城市的政府新大楼建好后,都静静地等待搬迁机会。北京这么大的动作,肯定是手续齐全,符合规定。但是,会不会在全国掀起一轮新的大搞政府建设之风?虽然规定是死的,但是理由都是充分的。比如说,这个政府大规模搬迁,对城市经济的带动作用,对中央最关心的去化问题的解决,肯定也是有好处的。 其他的还有安全问题、联络问题、热岛现象、效率问题等等。。。。我们拭目以待! 他们说,打赏让好观点传播的更快!

相关阅读
马跃成:5年后通州副中心的问题[0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