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扩再扩,“北京市副中心”通州从最初确定建设6平方公里的行政副中心、到扩展到老县城155平方公里的面积、再到目前将整个通州区域906平方公里全部纳入北京市副中心的范围,我们从如此大手笔、大动作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产业调整中蕴含的巨大商机。
从淘汰低端产业开始
根据日前通州副区长刘贵明的介绍,通州区为结合环境建设和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近期将通过淘汰低端产能疏解现状存量流动人口,至少涉及10万:到2016年底前,完成城区155平方公里范围内工业污染企业淘汰退出;到2017年底,全区污染企业将全部淘汰退出并根据闲置资源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整合,集成“高精尖”产业用地。
为了向“绿色”产业迈进,通州区早在2012年,就开始实施淘汰落后产能的计划。根据《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分解》方案要求,全区将19个镇村产业集聚区被列入治理计划,涉及542家企业。截至去年底,已通过整体退出和腾笼换鸟等方式,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全力疏解非首都功能,累计淘汰落后产能企业284家,清退涉及化工、印染等多个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行业的各类小企业600多家。低端产业大规模的淘汰退出,为按照中央和北京市有关精神实现全新布局提供了保障。
文创产业生机勃勃
在淘汰落后产业的同时,通州区的副中心建设全面启动。根据北京市政府的产业定位,通州将“绿色”的加快发展文化创意特色产业作为未来全区工作的一个重心加以贯彻落实。通州区常务副区长崔志成曾多次强调,要“全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并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逐步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崛起。”
事实上,近年来通州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已经取得了可喜成绩,初步形成了创作交易、出版发行、动漫网游、原创音乐、影视制作、文艺演出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去年11月,全区共有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企业84家,从业2万人,总收入100亿元,与前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3.68%。
按照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通州区到2020年将形成“一核两区、一线两园”的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布局。其中,“一核”为“新城核心区”,成为文化机构和文化设施的密集区,在城市景观上形成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的文化街区;“两区”中的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将着力打造以艺术品创作、交易及衍生品开发为核心内容的新兴产业链;文化旅游区将建设首都面向世界的现代时尚旅游目的地。“一线两园”是指运河沿线文化、养生、康体产业带、以原创音乐和版权交易为特色的九棵树数字音乐产业园、以出版发行为主导产业的台湖国际图书产业园。
环球影城蓄势待发
在通州区助推的众多文创项目中,最有影响力的要数北京环球影城了。这座身处“两区”之一——文化旅游区的世界最大环球主题公园已于去年开工,目前建设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项目包括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城市大道、环球大酒店、首旅诺金度假酒店、综合停车设施等多项设施,围绕旅游、娱乐、演出、体验于一体的现代文化旅游业态而展开,可谓全区文创行业里的超级巨无霸。
通州区另一个有代表性的文创项目,是经略天则北京台湖文化创意广场。作为通州区的一大文创基地,尽管投资不是最多、占地不是最大,但因其位于炙手可热的台湖镇最北侧,距京哈高速台湖出口仅100米,而且与北京环球主题公园仅一路之隔,与通州着力打造的“两园”之一——北京国际图书园仅数百米距离,正是位于“两区”与“两园”的黄金链接线上,所以被赋予了无限的升值空间。除拥有区域优势,享受多重定制的专属服务外,入园企业还可以获得包括税收补贴、商标及专利补贴、台湖镇区域注册企业补贴等政策支持,可谓尽享天时、地利、人和。待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全部落成后,无疑将成为文创企业连接世界、对接商务、互动交流的北京文创大本营。
毫无疑问,通州在加快提升全区文化软实力,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文创产业示范区的过程中,正在释放无限商机。敞开的大门、优厚的利好政策,将吸引更多的文创企业到通州“成家立业”,同时为副中心增添更多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