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中国国际机器人展览会伴随着我国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产业快速兴起的步伐而生,五年历程,承载着中国机器人产业腾飞的梦想,中国国际机器人展览会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行业为宗旨、以国际合作为特色,全方位打造国家级行业展示平台。现已成为中国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机器人领域全产业链的专业展览会,成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本届中国国际机器人展览会(CIROS2016)以“智慧·品质·效率”为主题,展览规模3.8万平方米,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包括机器人本体制造商、自动化系统集成商、零部件供应商、软件应用控制制造商、视觉及3D设备制造商等320余家企业参展,是本年度国内规模最大的机器人全产业链专业展览会。 2016年是“十三五”计划的开局之年,更是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行动之年,为了全面推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实现高端化跨越发展,全面推行工业化和智能化融合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展会设立了工业机器人展区、服务机器人展区与关键零部件展区,聚焦智能制造与机器人的最新技术与成果。 多重活动促进交流 CIROS自2012年首次举办以来,影响力逐步提高,已经成长为中国机器人“全领域”专业展、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官方”展览平台以及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在华“惟一”支持的展览项目。为中国本土企业与其他国家企业科研院所架起了桥梁,也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在技术工艺和市场上提供了优质的平台。 本届展会同期举办了多个论坛,云集了海内外诸多专家学者和企业家,针对机器人产业发展前景、先进技术与社会发展、专业人才培育、专利技术培训、集成商应用技术、国际交流合作等专题进行了探讨与交流,这是一场广视野、多视角、高水平的头脑风暴,为助力机器人产业发展献计献策,与国内同行,加强了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实现了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特别是2016中国国际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峰论坛、IFR-CRIACEO圆桌论坛近乎聚集了国内外知名企业负责人和专家学者。 在CEO圆桌论坛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表示,发展机器人产业是我们共同追求的职业理想。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带来了新的变革,也将会为机器人产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运用新的科学技术与手段加快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扩大市场份额与实际应用,成为产业发展共同追求的目标。我们将不断加强与各国同行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努力营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开辟更加广阔的合作空间,创造更加丰硕的产业成果,共同造福于人类。 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将迈出新步伐。“十二五”是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近年来,中国政府和相关部门连续颁布了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等产业政策及规划,机械行业与广大企业按照国家部署要求,全力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继续保持了产业经济平稳运行的良好态势,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加强自主创新、管理提升与“两化”融合,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机器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合作共赢创造世界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春天。目前,发达国家机器人产业已处于平稳增长阶段,技术日趋成熟,世界机器人产销量去年也已达16万台。近年来,亚洲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需求量成倍增长,这成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最强劲的动力。 各有千秋技术为先 自2013年中国成为世界工业机器人第一大销售市场以来,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去年总销量再创新高达到6.6万台,同比上年度增长16%。中国国际机器人展览会与行业发展一同成长,以品质与信誉赢得了企业的认可与信任。每年除外资企业的积极参与外,亦不断涌现出优秀的中资品牌亮相CIROS,集中反映了国内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今年也是“十三五”计划的开局之年,更是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行动之年。为了全面推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实现高端化跨越发展,全面推行工业化和智能化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主席乔·杰玛表示,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在自动化领域的迅速发展具有历史意义。在过去的五年中,中国市场对工业机器人的年需求量增长了4倍多,在去年达到了67000套,相当于全球总销售量的26%。中国机器人行业具有越来越大的重要性,这由每年的CIROS展会上越来越多的中国展商展示他们的展品这个现象中可见一斑。 本届展会可以说是云集了国内外众多知名企业,各家携自己的明星产品亮相,展示创新驱动所带来的技术飞升。 随着复合机器人市场规模日趋扩大,中、重载复合机器人也成为了市场新的需求方向。目前,新松公司移动机器人负载能力能够达到80吨,工业机器人负载能力能够达到500公斤。公司基于在重载领域研发优势,在国内率先推出了采用麦特纳姆轮的重载复合型机器人,其车体负载能力能够达到2吨,机械手负载能力能够达到50公斤。 该重载复合机器人已经在控制系统、运动单元、搬运单元全部实现国产化,可以实现全方位灵活运行。重载复合机器人研制成功国内首创打破了国外垄断,在国际上也是率先推出的,标志着国产机器人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与新松在机器人全产业链不同的是浙江瓿达科技,其不针对机器人整机进行研发,而是专注于机器人的视觉技术这一单一领域进行突破,并使其与工业机器人进行对接。瓿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孙影在展会上告诉记者,瓿达最开始做视觉技术是源于纯电动车的快速换装电池开始的,基于这个项目瓿达整合了国内外顶尖的技术研发团队,依靠完全自创的算法作出了快速精准的视觉系统。 据悉,从2012年开始研发到今年瓿达先后经历了自主研发期和设备整合期两个阶段,每年在研发上的投入占销售额的30%左右。专注细分市场,对单一技术进行深入挖掘,掌握该领域尖端技术的小巨人企业在国外有很多,在我国也开始出现,这种企业的出现就是以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诠释。 除了单独企业参展,还有以地方为产业集群的群体企业参展,芜湖就是以这种方式参加的。 据了解,2013年,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批复安徽加快发展以芜湖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为主体、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目前,国家芜湖机器人产业集聚区规划了总面积5300亩的“国家芜湖机器人产业园”,建设有5.7万平方米的机器人孵化器,在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及芜湖县布局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工业机器人及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产业。同时,集聚区构建了包括技术研发检验检测、人才引进、投资融资、应用推广、政策支持、公共配套服务六大产业支撑平台,打造芜湖机器人产业生态链。截至今年6月,已落户芜湖的机器人企业达63家。 相关报道 新松全线新品盛装亮相2016中国国际机器人展 2016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出现新的变革,传统工业机器人不断拓宽应用领域的同时,衍生的新型工业机器人以及纷至沓来的各种服务机器人也正在成为市场新的宠儿。这次国际工业机器人展,新松公司以“智能智造智慧生活”这一主题盛装亮相,为观众带来改变传统制造模式、颠覆日常生活方式的多款新型机器人产品。 随着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制造技术不断成熟,制造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为满足不断发展的市场需求,更多具有革命性改变意义的新型工业机器人产品得以问世,极大地拓展了机器人的应用领域。 新型工业机器人改变制造模式 全新的轻载复合机器人基于移动机器人及工业机器人融合研发,采用视觉误差补偿等技术,满足了企业数字化智慧工厂对整个机械结构运动精度的苛刻要求,解决了因多个运动单元的误差累积而造成精度不达标的问题,拓展了机器人的应用适应性。轻载复合机器人是新松公司在国内率先推出的复合机器人产品,产品一经推出就获得了近50台的批量市场订单。该产品推向市场的时间与国外知名厂商几乎同步,但是市场占有率及应用范围在国际上也是领先的,未来在电子、能源、电商、机械等领域会广泛应用。 随着复合机器人市场规模日趋扩大,中、重载复合机器人也成为了市场新的需求方向。目前,新松公司移动机器人负载能力能够达到80吨,工业机器人负载能力能够达到500公斤。公司基于在重载领域研发优势,在国内率先推出了采用麦特纳姆轮的重载复合型机器人,其车体负责能力能够达到2吨,机械手负载能力能够达到50公斤。该重载复合机器人已经在控制系统、运动单元、搬运单元全部实现国产化,可以实现全方位灵活运行。重载复合机器人研制成功国内首创,在国际上也是率先推出的,标志着国产机器人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SRBL3A系列六轴并联机器人也是今年新松公司推出的明星产品之一,与目前市场在售的三轴、四轴并联机器人相比,六轴并联机器人具备运动精度高、运动范围大、承载能力强、姿态调整灵活等特点。此外该机器人在交互方式上有很大改变,除传统示教盒调试之外,外部I/O控制模式(人工手动示教)是这款机器人的亮点之一。操作员直接牵引机器人运动,机器人自动记录并对轨迹进行自动优化再生,不仅简化了示教过程,同时保障了轨迹高精度复现,该控制模式的研发成功标志着国内机器人控制领域进入了一个全新模式,同时也打破了国外厂商对人工牵引示教的垄断。 新松柔性多关节机器人是国内首台7自由度协作机器人,具备快速配置、牵引示教、碰撞感知、视觉引导等功能,特别适用于布局紧凑、精度要求高的柔性化生产线,满足精密装配、产品包装、打磨、检测、机床上下料等操作需要。其极高灵活度、精确度和安全性的产品特征,将开拓全新的工业生产方式,引领人机协作新时代。 新松公司根据塑料3D打印机在实际应用中的需求,研制出塑料丝熔融沉积(P-FDM)3D打印扫描仪。该款产品融合了三维扫描、三维建模、3D打印等多项技术。通过对样品进行三维扫描即可完成数字建模工序,通过自主研发的建模及3D打印软件,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建模、数据转换及3D打印工作。预计未来该项技术可用于各种壳体零部件、模具类等复杂零部件的新产品设计阶段的产品原型制造、验证设计等工序。 全新工业机器人应用 新松公司拥有成熟的工业机器人制造技术。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拓宽,新松公司通过不断升级改善机器人控制技术,从而满足不同用户的市场需求。 新松公司工业机器人打磨技术,目前已在汽车内饰、卫浴、五金等诸多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成熟的机器人控制技术,丰富的项目经验得到了广大客户的一致认可。为提升机器人打磨技术水平,新松公司在今年融入了力感知、视觉、复杂轨迹运动控制等诸多机器人先进技术,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工业机器人打磨技术水平。 2014年,新松3D打印技术问世。至今已经在模具、医疗、教育、航空航天等多个行业实现应用。公司研制国内首创的工业机器人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将机器人控制技术与激光3D打印技术相融合,通过对机器人运动控制的优化从而提升3D打印制造工艺。该项技术的研发成功标志着国内3D智能制造技术登上一个全新台阶,目前该项技术已经与国内某模具制造厂商达成合作意向,预计未来还将在数控复合3D制造(含3D打印)、数控复合激光再制造、机器人激光焊接等领域广泛应用。 随着服务机器人产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服务机器人产品从工厂、实验室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目前,新松公司的服务机器人产品已经在市场上拥有良好的声誉,得到市场广泛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