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格钢铁

为什么有些自主品牌汽车能与合资较量

发表日期:2017-01-13 11:13:40 兰格钢铁

编者按: 一年一度的轩辕奖又将迎来终审阶段,这个以“独立于商业、独立于权力、独立于关系”为口号的中国汽车产业年度奖已经走过近四个年头,在汽车领域众多的评奖中,轩辕奖公平公正且权威的评价体系使其越来越被厂家认可,并已成为中国汽车业的一个标杆。 作为欧洲评委如何看待中国汽车的发展?是否已经出现与合资品牌竞争的自主品牌车辆?对未来的评选有哪些建议? 在第三届轩辕奖颁奖典礼召开前的当天上午(2016年1月18日),轩辕奖总监、《汽车商业评论》总编辑贾可对轩辕奖评委、EDAG公司副主席兼CTO荣格·奥尔森(J?rg Ohlsen)进行了采访,以下为采访实录。 贾可: 奥尔森先生,非常感谢您再次担任轩辕奖评委会成员,也感谢您对轩辕奖参评车辆动态测评的赞助,轩辕奖今年由你们公司和EFS公司共同承担,在襄阳对参评车辆进行了动态测评,对这一环节的加入你是如何评价的? 奥尔森:首先也非常感谢你,我很乐意能再次参与轩辕奖的评审团,而且能见识中国汽车和科技的发展对我来说也很有趣。在测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各个车辆在动态驾驶性能、 舒适度和油耗等方面的不同表现,这些结果对我们也很有帮助,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汽车的进步。 在你刚提到的动态驾驶性能、舒适度和油耗等几个方面,你有发现中国自主品牌的进步吗? 如果将车辆的表现和车辆价格及销量进行对比,绝对是能看到进步和提高的。当然,也能看到进步的空间还是很大的,尤其是在降噪方面,还有就是对车辆行为的开发,比如说让车辆更运动或者动力性更好或者更舒适。所以说,进步的空间仍然存在,但跟价格相比较,明显是能看出提高的。 ▲轩辕奖评委对每一辆参评车型进行试驾以及静态特征评审。 你有看到能与合资品牌竞争的自主车辆吗? 是的,确定无疑,我是这么认为的。自主品牌的车辆跟合资车辆不在一个价格等级上,但是还是能进行比较。当然是否适合全球市场是另外一回事,就中国本土市场来说还是有很有竞争力的车辆的。 今年的轩辕奖将专家测评和评审讨论结合在了一起,你觉得这样的过程和标准会不会更科学一些? 是的,我觉得整个流程,既有静态评价又有动态测评,非常好。另外一个我觉得比较重要的标准应该是市场反应。我们需要考虑到底要不要选那些临近轩辕奖才上市的车,因为这些车的市场反应无法参考。 另外,之后的轩辕奖,我觉得我们可以多关注一下新的科技,尤其是资讯娱乐系统和其他一些新的配置,这些可能是中国独有欧洲没有的。今年在这些方面我们没看到特别创新的地方,所以来年我们可以多关注一下这些方面。 ▲评审团成员对车辆进行试驾后的闭门讨论,阐述各自对提名车型的感受及评判。 嗯,我们的轩辕奖也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另外一个问题,许多读者和粉丝都在问我我们这个奖的意义何在?你怎么看呢? 我们是在从各种不同的视角来看汽车。我们有中国本土视角,有亚洲视角,有欧洲视角,欧洲这边尤其是工程和设计视角。我想到一个奖项的时候,就觉得它应该强调该年度最有趣的东西是什么。因此,我觉得我们这样从各种不同的视角来看产品是很有意思的。 所以这就是我们办这个轩辕奖的主要目的。你也知道,在中国有特别特别多汽车奖项!欧洲应该也是这样吧? 是的,主要是汽车杂志办的。但是,他们主要关注的是一些典型的客观的问题,然后差不多让客户来投票选择,没有专门像我们这样通过不同地方不同领域的专家来进行评审。 所以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的轩辕奖跟奥斯卡很像,是专家评奖。或者说也像诺贝尔奖那样也是专家评审。 哈哈,诺贝尔奖有点规格过高,但是跟奥斯卡对比还是很有趣的。 ▲荣格·奥尔森认为北汽绅宝X25是一款小型越野车,特别是在这种价格上,它的特点和功能都是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它一定会在市场是取得一些成功。 对我们的轩辕奖,你还有什么其他建议吗? 我在想或许下一年我们也应该关注一下中国在移动出行方面的新进展。现在我们更多关注的是产品,或许再看一下大城市新的交通出行方式也会很有意思。比如整体移动出行是怎么提高的?汽车分享、租车等现在是个什么状况?或者说去评价一下像北京或上海这样的城市里汽车方面在发生什么变化。

相关阅读
为什么有些自主品牌汽车能与合资较量[11:13]
自主品牌车企纷纷超额完成年销量目标[10:50]
销量同比增长20.2% 自主品牌为何表现远超预期[12-30]
销量红黑榜:哈弗H6抢戏 自主品牌夺权[12-27]
“明星车型”年末拼库存 自主品牌高端之路现两极分化[12-15]